西安,2023年9月27日电——随着圣火在西安奥体中心缓缓熄灭,第十四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(以下简称“全运会”)正式落下帷幕,作为中国国内水平最高、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体育盛会,本届全运会不仅展现了各省市代表队的竞技风采,更成为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重要展示窗口,在为期12天的比赛中,来自全国37个代表团的1.2万名运动员角逐35个大项、409个小项的奖牌,多项全国纪录被刷新,年轻选手崭露头角,而“全民全运”的理念也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深入人心。
竞技赛场:新老交替,纪录频破
本届全运会的竞技赛场可谓“神仙打架”,在游泳项目中,18岁的浙江小将潘展乐以47秒23的成绩打破男子100米自由泳亚洲纪录,成为继宁泽涛后中国短距离自由泳的新希望,赛后他表示:“全运会是奥运会的练兵场,我的目标是巴黎奥运会领奖台。”
田径赛场上,巩立姣以20米38的成绩卫冕女子铅球冠军,延续了她“国内无敌”的统治力;而短跑新锐陈冠锋则以9秒98的个人最好成绩摘得男子百米金牌,成为中国第五位“破十”的飞人。
举重、跳水等传统优势项目同样亮点纷呈,举重赛场,东京奥运会冠军石智勇以总成绩365公斤轻松夺冠,并放言“下个目标是打破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”;跳水“梦之队”中,15岁的全红婵再现“水花消失术”,以总分438.20分力压师姐陈芋汐,拿下女子10米台金牌。
值得一提的是,本届全运会新增了攀岩、滑板、霹雳舞等奥运新项目,吸引了大批青少年观众,上海队的16岁滑板选手李玉在街式赛中完成高难度“跟翻5050”,被媒体誉为“中国滑板未来之星”。
全民参与:从赛场到社区
与往届不同,本届全运会首次提出“全民全运,同心同行”的主题,通过线上线下联动,将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深度融合,赛事期间,陕西省配套举办了“全民健身活力中国”系列活动,涵盖广场舞、太极拳、健步走等群众项目,参与人数超百万。
线上方面,组委会联合短视频平台发起“#我的全运时刻”挑战赛,吸引普通网友上传运动视频,总播放量突破50亿次,北京市朝阳区居民张建国凭借一段“公园单杠360度回环”视频走红,他笑称:“全运会不只是运动员的舞台,我们老百姓也能当主角。”
全运村还设立了科技体验区,VR滑雪、智能骑行等互动设备让观众直观感受科技对体育的赋能,国家体育总局局长高志丹在闭幕式上表示:“全运会要成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引擎,未来将进一步降低群众赛事门槛。”
东道主答卷:绿色与智慧并重
作为东道主,陕西省交出了一份“绿色全运”的高分答卷,西安奥体中心采用光伏发电系统,全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.3万吨;所有场馆均实现5G覆盖,并通过“一码通”系统实现无纸化入场,赛事期间,新能源大巴承担了70%的接驳任务,获国际奥委会环保专家点赞。
组织工作亦有改进空间,部分观众反映,个别冷门项目售票渠道不畅,志愿者服务存在语言沟通障碍,对此,组委会承诺“将总结不足,为后续大赛积累经验”。
展望未来:巴黎奥运的“风向标”
全运会历来是奥运周期的“风向标”,本届比赛中,00后选手奖牌占比达43%,预示着中国体育新生代的崛起,国家游泳队总教练王爱民指出:“全运会比奥运会更难打,从这里脱颖而出的选手,完全具备世界竞争力。”
随着第十五届全运会进入“粤港澳时间”(2025年由广东、香港、澳门联合承办),中国体育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,闭幕式上,广东省省长王伟中从陕西省接过会旗,并播放了融合岭南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宣传片,引发全网期待。
第十四届全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竞技的盛宴,更是一次全民健身的盛大动员,从破纪录的瞬间到社区广场的汗水,从老将的坚守到新锐的锋芒,这场盛会再次证明:体育的力量,正在重塑中国的健康图景,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的贺信所言:“全运会为世界提供了‘体育让生活更美好’的中国方案。”
(全文共计1582字)
备注:本文数据及人物言论为模拟创作,实际赛事请以官方发布为准。